女大四
次日玉章又打听到贤妃收了顾倩当义女,只是消息还没有传开。陈之浩听后只笑了笑。
九月初六那日,全京城的小孩子不知什么突然都在传唱一首顺口溜:女大一抱金鸡;女大二金满罐;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四,福寿至……
这首顺口溜民间早有,却不知为何京城突然又流传起来。
九月初八那日,顾家收到了贤妃娘娘给义女的赏赐,初九义女顾倩进宫向贤妃娘娘谢恩。顾大人很高兴,觉得女儿成了贤妃的义女,将来的姻缘必然不可限量,想起陈之浩带给他的侮辱,真想找机会就把脸打回去。
这日陈之浩下值,在宫门口刚好遇到顾大人。顾大人正笑呵呵地与几个大人说自己姑娘被贤妃娘娘收为义女的事。看到陈之浩过来,又特别感慨一番,说以后应该不用再为女儿的婚事担心,相信不久地将来女儿必能得一门好的婚事。这种事情在这样大众的场合说,简直是高调得过头。
陈之浩心里想着都在笑,果然看人还是需要时间长些,以前看顾大人也没有什么大毛病,突然变成这样简直让他都不习惯。
陈之浩微微笑着上前,礼节周到地道贺:“恭贺顾大人,陈某昨日在城中一酒楼门口听到一群孩子们唱童谣,如果顾大人听到应该更高兴?”
“什么童谣?”顾大人问。
陈之浩含笑告辞,他这话倒引起了顾大人的注意,顾大人现在真的越来越信命,以前他认为女儿跟陈大人是天生一对,结果陈大人拒绝了,但没有想贤妃娘娘让他女儿当了义女,只能说明女儿会有更好的归宿。
顾大人立马让人打听现在城里流行什么童谣,一打听回来果然心情更好,想着女儿比谁大呢?当然最先想到的是贤妃的儿子三皇子。想这莫不是天意,或者是贤妃娘娘先看上了自己女儿,为此故意造势。想着他自己虽然品位不高,但到底也算皇帝身边的近臣。贤妃娘娘难道不会有几份看重?心里有些怀疑又想着说不定也有几分可能性。想着脑子一动,就来了一主意,把这几句童谣又加了几句。
没过两天,京城的流传的单谣就变成了:女大一抱金鸡;女大二金满罐;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四,福寿至……,赵家郎,年十八;有顾女,福寿全……
几方人一加力,这童谣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家家户户,哪家孩童不会唱?就连上书房里几个年龄小的孩子都会唱。此事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立马就让人去查,一查就查到了顾大人和陈大人头上。陈之浩也是不怕的,皇帝一问他就承认传了前半部分,后面的确不是他加的。皇帝问他为何如此?他就将事情老老实实地告诉了皇上。皇上想了一宿,就亲自为三皇子的婚事下了旨意,正妃是一工部郎中的女儿十六岁,侧妃两位,一位是国子监司业的女儿十五岁,另一位就是顾大人家的女儿顾倩。
这下好了,三皇子的婚事定了,贤妃也不用再办花宴,顾大姑娘的婚事有了着落,顾大人满意,陈大人满意,皆大欢喜。
贤妃娘娘虽然不满意,可也不能抗旨,尤其对顾大姑娘的事情,感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她不曾想过顾家也是有算计的。
三皇子倒是无所谓,一下子娶了三位妃子回来,都是漂亮的人心情好。至于比他大些的顾倩房里倒也去了几次,只是感觉到底年龄大了很多,又无甚特别之处,慢慢地就去得少了。顾大姑娘早前看中陈之浩,不仅是陈之浩长得好,还有陈之浩为官多年养成的儒雅气度。再看三皇子感觉看到的不是男人一般,就是个小孩子,也没有花什么心思对三皇子,等顾三皇子不再来她这里,想挽回时贤妃娘娘又给三皇了几个年轻美貌的侍妾。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刚入冬,北边的草原就来了几场大雪,说有牛羊冻死,有人预测今年将是一个几十不遇的寒冬。消息传入京城,皇帝立马请大臣们入宫商议:如何要保证牧民的基本生活,牛羊是牧民们生活的基本保证,在寒流来时,牧民会不顾一切去挽救牛羊。
为此,皇帝的衘书房几夜都不曾灭灯,皇帝和重臣们聚在一起商议。众说纷芸却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关键是没办法保证牛羊不被冻死,冻死损失太大,如果在冻死之前全部卖掉可挽回些损失,可一下子这么牛着卖给谁,即使有价格也会被压得低得没边,牧民们一样损失惨重。
几天都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天气会越来越冷,事情拖不得。
妙笔阁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