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朱棣这样的人来说,要说他真的是为了国家去御驾亲征这是有点勉强的。
要是真的说起来,他就是喜欢打仗。
从他的生平来看,就能够看出来。
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以前在大本堂读书的时候,其余的孩子都可以去读书,不说能够读的有多好,至少可能保持一个听话的样子。
毕竟,朱元璋一辈子就觉得没有文化,他培养儿子,当然是非常希望儿子们能够读好书的。
他对儿子们也是寄予厚望的,还请了当时的大儒来教他们。
朱元璋还会亲自去巡查。
这些儿子哪一个不怕他呢,因此即便是资历差一点的,也会老老实实的去完成先生的作业。
可是只有这朱棣,那就是在学堂里面的混世魔王了,他不仅自己捣蛋,他还带着这些小兄弟们一起捣蛋。
这些孩子就算是再怕朱元璋,可是也是淘气的孩子,哪里能够经得起朱棣的挑唆呢。、
当然也就跟着朱棣一起调皮,出事了呢,就是朱棣一个人担着。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他不喜欢读书,对于读书这件事情就是十分反感的。
要说,他的性格本来对于娶徐妙云都是很反对的。
只不过这种事情他做不了主,想拒绝也拒绝不了。
徐妙云可是女诸生,那学问在当时是出了名的。
这种女子,那规矩可就太多了,这和朱棣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棣要娶他,其实他是不愿的。
后来,朱元璋算是连哄带骗的让朱棣娶了徐妙云。
说徐达最喜欢这个女儿,你娶了徐妙云之后,就可以跟着徐达在军中去做事情了。
在他娶徐妙云之前,其实朱元璋已经让朱棣去跟着徐达混了一段时间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只是一个体验,也是从最小的士兵做起,看看这个小子有没有军事才能。
反正他读书是没有指望了。
要是能够带兵打仗也不错。
后来,徐达发现这小子还真有点军事天赋,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儿子也就格外的上心。
再加上这又结成了亲家,简直就是亲上加上。
大家也就是皆大欢喜了。
朱棣也就可以真正的去学习怎么打仗了。
可是徐妙云对此的看法不一样啊,她觉得还是想要找一个琴瑟和鸣的人一起聊聊诗词,聊文章。
朱棣这人哪里懂这些东西,所以朱棣也就听到这些东西,就赶紧逃到徐达这个老丈人这里去,名义上说是去学做事,实际就是躲难。
日子慢慢的过着,徐妙云到底还是女子,也是遵从古时候的三从四德的,她觉得朱棣这样也不能勉强。
就安安心心的在家相夫教子算了。
他不喜欢文化上面的东西,也不能勉强。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徐妙云在培养大儿子朱高炽的时候,则是格外的用心,把对于朱棣的那一份期待倾注在朱高炽的身上。
这也就导致了朱高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化修养是很好的。
其实在成婚的初期,朱棣是有些怕徐妙云的。
一则是他在文化上口才上面根本就说不过徐妙云,自己就很容易露怯,二来呢,他在徐达的军中,有这个老丈人在,他也不敢和他女儿有什么硬气的话语,所以对于徐妙云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也就成了一个怕老婆的人。
好在在大明前有朱元璋如此,后有朱标也惧内,好像是大明的这些男人都对于自己的妻子是畏惧的一样。
所以这个事情也就没有人去谈论、
不过。
慢慢的朱棣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他的军事能力也越来越大,立得战功也越来越多,后来再加上,徐达死了。
在家庭关系方面也就有了微妙的变化了。
当然这种变化也不是说朱棣就要家暴徐妙云,这当然不会。
只是在教育孩子上面就出现了分歧。
徐妙云想培养孩子成为谦谦君子,朱棣则是任务大明的子孙要弓马骑射练习武艺。
于是。他就开始培养朱高煦去练习弓马骑射。
当然朱高燧和朱高炽也一样的教。
只是这两人,实在不是那一块料。
在朱棣这里根本就看不上眼。
朱高燧是最小的,这还好,勉强算是能够跟上。
朱高炽可就费劲了,人长得胖不说,这弓马骑射那是一点练不了。
要是朱棣说起来,朱高炽的道理还是一套一套的。
他读书多啊。
朱棣这个时期已经人到中年了,徐达也已经死了,他在北平的地位已经由原来的别人表面尊敬的燕王,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燕王了。
就连漠北的北元余孽那边都有了名气。
朱棣可就是非常的硬气了。
他听了半辈子的这些道理,听了许许多多的徐妙云在耳边的啰嗦话。
现在他听到朱高炽这些解释的话,就觉得是在强词夺理,是故意找借口。
因此,对于朱高炽的不喜欢是日渐严重。
反而是朱高煦那是深得他的真传,不仅仅身材长相威武,连这军事能力也是完全如他一样。
后来有一次,朱元璋祝寿,朱棣还特意将已经被立为燕世子的朱高炽和老二朱高煦带到京城去给老朱祝寿。
这就是朱棣的小心思。
因为,在以往都有这个惯例,朱元璋祝寿的时候,这些后代子孙都会一起在校场去演武。
也是为了彰显儿孙们的神武、
朱元璋就是马上打天下的,他当然也希望子孙们能够能征善战,所以他看到朱家的子孙这样就很高兴。
朱棣这一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朱高炽出丑,让朱高煦出风头。
这样。老朱就会给他重新立朱高煦为世子。
实际上呢,校场演武的时候也是如此,朱高煦风头最大,整个孙辈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过他,而朱高炽呢,那可以说所有的子孙最后一名。
简直是丢人丢大了。
朱元璋为此当然是不高兴的。
朱棣则是在心中窃喜。
他想找一个机会去和朱元璋说一说,让老爹朱元璋将朱高煦立为太子。
可是朱高炽的文化水平很高,对人处事的能力很强。
朱元璋生气的拂袖而去之后,他想起了徐妙云的嘱咐,就给朱元璋写了一封请罪信。
这信的文采简直太好了,可以说是堪比当时的状元。
徐妙云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看到朱棣这样办事也就猜到了他的心思,这一点在北平的燕王府已经早就不是秘密,早就有人在议论了。
所以徐妙云暗中交代了朱高炽,让他比武失败之后,一定要谦虚承认,另外就是主动去认错,可以适当的让皇爷爷看到你的文采。
结果就是朱元璋看到了朱高炽的文采,的确是很好。
他虽然是很喜欢朱高煦的,可是这朱高炽的文采他也很喜欢。
然后他就去问了问宋濂,宋濂对朱元璋说起。
他说:陛下,现在我们大明是第一代,一般来说一代为武,二代为文,这天下也不能一直打仗,老百姓也受不了啊。
所以太子殿下以后上位了还是得实行仁政。
这北平是军事要塞,需要一个厉害的塞王不假。
现在已经有一个燕王了,要不了多久这北方的余孽也就会铲除了。
而到了下一代,那么必然是要好好治理的,这个时候还去用一个打仗将才就不合适了。
这只是一方面。
妙笔阁小说网